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陳良剛:
■ 本報記者 劉操 王玉潔
海南立昇是全球第一個實現PVC材質超濾膜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是全球目前最大的超濾膜生產企業,是全球第一個挑戰并實現大型市政供水處理工程中超濾膜組件穩定運行10年以上的廠商;中國超濾膜廠商中,海南立昇是在國外建成和運行大型膜法凈水工程總產水量最大的企業……
在海南立昇凈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良剛的創業生涯中,他從未停下開拓創新的腳步,企業戰略布局如此,核心技術更新亦是如此。近日,他榮獲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我相信一個企業的進步,一定是向著一個正確的方向,不斷地創新改良。我也希望能以這次獲獎為新的起點,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再立新功、再創佳績。”陳良剛表示。
海南起步
下海結緣超濾膜
1988年,27歲的陳良剛從清華大學燃氣輪機專業畢業后,來到海南汽車制造廠工作。但工作僅3年,他就毅然舍去豐厚的薪水,辭職去了一家私企,尋找新的突破及更多的發展可能。
1992年4月,海南椰子節科技產品展銷會上,陳良剛看到了內地一家科研機構所演示的“神奇”畫面:流進凈水裝置的臟水,經過一個叫做“膜”的東西過濾,立刻變得清澈。陳良剛把流出來的水拿到防疫站檢測,水里果然找不到細菌。
陳良剛開始和這家單位共同研制推廣超濾膜,并于1992年正式成立海南立昇公司。他一頭扎進了超濾膜的研發及推廣應用。在創業階段,陳良剛重溫大學時期的燃氣輪機專業相關課程,鉆研精進技術,擔起了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安裝工人等多個角色。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良剛的公司逐漸成長壯大,從海口金盤的簡陋廠房發展成全球最大的超濾膜生產基地,業務范圍也不斷擴大,每年生產的1000萬平方米超濾膜和公司研發的設備銷往全球。
革新技術
推動水產業升級革新
科技含量要高、產品質量要好、老百姓要用得起,這是陳良剛的行事經商準則。
多年來,在國家和省科技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陳良剛從價格遠低于常用制膜材料的PVC塑料入手,研發出平價的膜產品,帶領團隊先后主持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立昇超濾機”的研發;研發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立昇超低壓免換濾芯超濾機”;承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引導項目“PVC合金毛細管式超濾膜的開發及應用”研究;參與國家科技863項目課題“高性能液體分離膜技術開發”……
“民營企業想要活下去,就要解決在運營銷售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這逼著我們要不斷革新技術。”讓陳良剛深有感觸的是,這些年來,海南科技創新不斷發展,知識產權保護也迎來一個又一個春天,出于對企業自身的保護,海南立昇已經成功申請70多項核心專利。
海南立昇憑借PVC超濾膜性能優秀、成本大幅度降低這一優勢,開始進軍市政給水市場。臺灣高雄自來水廠全部采用立昇超濾膜,山東東營南郊水廠、北京第九水廠等均采用立昇超濾膜技術;2010年,立昇承擔了上海世博會世博園區全部直飲水設施的建造和維護工作……
心系國家
承擔企業家社會責任
如今,海南立昇不僅在海口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超濾膜生產基地,而且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自主開發高性能超濾膜并達到產業化生產的大型超濾膜及其組件供應商之一,其產品和服務覆蓋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管發展如何,陳良剛始終不忘“發家”的地方。近年來,陳良剛和他的團隊持續不斷開展公益活動,在抗震救災、扶貧濟困、精準扶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海南容易受臺風影響,為了保障災區群眾的飲水安全,海南立昇曾多次捐建凈水站和凈水設備。
陳良剛還關注“三農”問題,助力農村水利建設,讓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2012年海南省開始實施“膜法”農村飲水安康工程,采用立昇超濾膜技術在全省建造或改造超濾水廠,累計解決60多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問題。
“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需要我們拿出闖勁、勤奮拼搏!”陳良剛對海南未來充滿期待,也對自己未來的事業信心滿滿。
(本報海口9月5日訊)